清涧县:“三色文化”赋能 红梅杏产业富民
近年来,清涧县深挖本土特色、深耕“三色文化”,助力红梅杏产业蓬勃发展,成为县域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。红色的果皮,是清涧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承;黄色的果肉,是黄土地上清涧人民勤劳质朴的创业热情;泛绿的果蒂,是清涧县域蓬勃发展的绿色希望。
近年来,清涧县深挖本土特色、深耕“三色文化”,助力红梅杏产业蓬勃发展,成为县域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。红色的果皮,是清涧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承;黄色的果肉,是黄土地上清涧人民勤劳质朴的创业热情;泛绿的果蒂,是清涧县域蓬勃发展的绿色希望。
摘要:产业富民是链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纽带,同时也是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关键。然而,当下产业富民面临着路径不明挑战,明晰产业富民路径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急需。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,分析全球典型国家产业富民路径和国际经验,分析人力资本提升型、生态效率提升型和组
初夏时节,走进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王宝营子乡田家窝铺村,连片的中草药基地绿意盎然。“我们村发展中草药种植,种植了五味子、当归、黄芪、人参4种中草药,去年总产量150多万斤,收入320多万元,过年还给困难户每家分红了2000元。”村党支部书记于学忠介绍说。
近年来,镇平县发挥地域特色、找准功能定位、明确发展重点、做大比较优势,依托玉、鱼、花等特色产业,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,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,富民强县成效显著。侯集镇立足观赏鱼产业资源禀赋,奋力奏响乡村振兴的强劲音符。枣园镇发展特色富民产业,形成了“南部有艾
自从1981年5月洋县发现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后,一场保护朱鹮的“全民行动”随之拉开。而今,朱鹮从7只到万鸟翱翔,洋县也因朱鹮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有机之路。
“收竿!快收竿!”长子县鲍店镇西马村垂钓园传出一阵呼声。池塘边,垂钓者小张紧握钓竿,与鱼儿展开较量,水波翻涌,鱼线绷成弯月状。人们纷纷围过来,有的递来抄网,有人帮忙指挥方向,一时间红火不已。